图片 1/5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推荐 职业规划思维训练校园教育成功励志
已选:
商品介绍

      我爱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它不仅提供了理论,还阐明了方法。德韦克帮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方法表明,仅仅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一番深入了解,你就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彻底改变。

  ——比尔·盖茨          




著   者:[美]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       

译   者:楚祎楠                                    字  数:266千

书   号:978-7-210-09652-8                        页  数:328          

出   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印  张:20.5

尺   寸:165毫米×230毫米                         开  本:1/16

版   次:2017年11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7年1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49.80元

正文语种:中文                        出版者国别: 美国

正文用纸:轻型纸                       中图分类号:B80

汉语词表主题词:思维哲学-思维方法


 ◎ 影响美国一代人的心理励志之作,被无数次引用的成功学观点。美国亚马逊心理书在榜10年,《时代周刊》《早安美国》《华尔街日报》热赞,比尔·盖茨撰文推荐。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经典作品。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关键在于思维模式:是满足于现有成果、避免失败可能的固定型,还是以努力为豪、寻求挑战机会的成长型,决定了你能在成功路上走多远。

 ◎夸孩子“你好聪明”还是“你真用功”更有意义?如果一段感情需要努力经营,意味着我们注定不适合在一起?一位天才老板带领一群天才员工,就一定能缔造卓越?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你有充分的机会与可能扭转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前进的方向。

◎ 最新修订版,在原版基础上参考读者反馈,增补了新章节。



名人推荐

我爱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它不仅提供了理论,还阐明了方法。德韦克帮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方法表明,仅仅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一番深入了解,你就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彻底改变。

——比尔·盖茨

德韦克的重大发现是,我们通常具有两种思维模式中的一种:认为自己的智力是一种固定属性,或认为它是可以培养并随着时间增长的。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记者、书作者和演讲家

你会发现在关于动力的著作中,本书是数一数二的。

——《关键教养报告》(NurtureShock)作者波·布朗森(Po Bronson)

如果你是个管理者,或在养育孩子(这也算一种管理),放下手边的一切,读读这本书吧。

——《创业的艺术》(The Art of the Start)作者盖伊·川崎(Guy Kawasaki)

每个人都该读这本书。

——《让创意更有黏性》(Made to Stick)作者奇普·希思(Chip Heath)、丹·希思(Dan Heath)

德韦克对智力与思维模式的研究影响了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和《驱动力》(Drive)作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

一本好书会让你赞同,一本伟大的书会让你遵从,而这本书提出的建议会改变你的一生。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J.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联谊会(World EducationFellowship)选为年度好书。她经常为《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文章,也曾登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国广播公司的《20/20》等新闻节目。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引 言……………………………………………………………………… 1

第1章 思维模式……………………………………………………… 1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4

两种思维模式对你意味着什么6

两种思维模式之下的不同生活8

思维模式概念新在何处10

自我审视:谁能准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12

你将会看到什么13

第2章 思维模式解析……………………………………………… 17

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20

不只是拼图测验21

脑波告诉我们的22

选择标准之差23

CEO综合征24

能力的拓展25

超越可能的自我拓展26

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27

是完美无缺还是不断进取29

如果你能力很强,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呢29

一次测验定终生31

再谈潜能32

证明你很特别35

特殊、高人一等、更具特权36

思维模式改变了失败的意义38

关键时刻39

我的成功意味着你的失败41

偷懒、欺骗和责备无法带来成功42

思维模式与抑郁症44

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46

《奔腾年代》48

加倍努力:高风险49

努力不够:高风险51

将知识转化为行动52

问与答52

第3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63

思维模式和成绩67

“不愿努力”综合征68

发现你的头脑69

适应大学生活71

天生的资质73

每个人都能做到出色吗74

玛瓦·柯林斯75

能力水平和追踪77

总 结78

艺术才能是天赋吗78

杰克逊·波洛克81

夸奖和肯定标签的危险性82

否定标签及其作用方式86

归属感89

相信他人的看法90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92

第4章 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 95

天赋与天才99

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99

迈克尔·乔丹101

贝比·鲁斯102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103

天才无须努力104

“球商”105

秉 性107

关于秉性的更多故事110

秉性、决心、意志以及冠军思维112

保持辉煌114

什么是成功115

什么是失败117

掌控成功118

成为明星意味着什么121

每一项运动都是团队运动122

倾听你的思维模式123

第5章 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127

人才至上的思维模式129

成长型企业130

对思维模式与管理决策的研究132

领导力与固定型思维模式133

CEO和强烈的自我意识134

固定型思维模式领导者的行为135

艾柯卡:我是英雄135

阿尔伯特·邓拉普:我是超级巨星139

屋内聪明人141

两个天才的碰撞143

无懈可击,不可战胜、享有特权144

恶老板145

成长型思维模式领导者的行为147

韦尔奇:倾听、信任、培养148

郭士纳:摒弃固定型思维模式152

穆尔卡希:倾听、坚韧、恻隐之心155

CEO等同于男性吗157

一项关于团体行为的研究158

群体思维和团体讨论159

当被夸奖的一代进入职场161

谈判技巧是天生的吗162

管理才能是天生的吗164

领导才能是天生的吗167

企业的思维模式167

第6章 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 173

不同的两性关系178

爱情中的思维模式179

1.如果你需要为其努力,说明它注定不属于你180

2.问题表明性格存在缺陷184

反目成仇的伴侣189

竞争:谁是最棒的191

在恋爱关系中成长192

友 谊193

害 羞196

校园暴力:对“复仇”的思考199

施暴者的身份199

受害者与复仇行为200

合理的应对方式203

第7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209

父母或老师:关于成功和失败的信息212

关于成功的信息212

关于失败的信息219

孩子们解读信息223

成为好老师/父母233

天才和后进生都能取得成功235

高标准和教育环境238

关于高标准和教育环境的更多内容238

努力,再努力240

无心上进的学生241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的本质243

教练:通过思维模式走向成功244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244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练的行为248

谁才是敌人:胜利还是失败252

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254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真伪254

如何培养(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257

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258

我们能做什么261

第8章 改变思维模式……………………………………………… 263

变化的天性265

信念是通往幸福(或痛苦)的关键266

思维模式再深入267

关于思维模式的讲座268

思维模式研讨会270

脑科学项目274

再谈改变276

迈出第一步279

可实行的计划与不可实行的计划281

正确的应对不会受糟糕的感觉影响281

状元秀282

拒绝改变的人283

特权意识:都是我应得的283

否认现实:我的生活很完美286

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287

早熟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288

当努力方向错误290

思维模式与意志力293

控制愤怒294

成长型思维模式与自我控制295

持续改变297

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299

第一步:接受299

第二步:观察299

第三步:命名301

第四步:教育304

学习与帮助学习307

前方的道路309

出版后记310

 


出版后记

《终身成长》是卡罗尔·德韦克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通俗易懂的笔触总结了自己对人类两种思维模式的研究。也许因为思维模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成为内化的心理机制,我们很难跳出思维的框架,反思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身为一个曾经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德韦克对固定型与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剖析。她认为,仅有专业技能或动力或许能让我们取得暂时的成功,但无法帮助我们尽可能维持成功。而巅峰状态的持续需要一种健康、积极、不断进取的思维模式,一种不推崇智商或成功本身,而将关注点投放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态度上的长期的思考方法。无论是在商界、体坛、婚恋关系还是亲子教养中,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都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我们面对失败时的复原力,面对挑战时的承受力,面对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事业时付出努力的多寡。这种思维模式标志着一种诚实的态度,因为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偶然得来的成功并不可靠。

德韦克的思维模式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是思维模式的践行者,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打上了你采用的思维模式的烙印。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有意识地做出相应调整,你会更有把握获得并保持成功。


服务热线: 133-6631-2326 188-1142-1266

服务信箱: 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7年10月



正文赏读

第1章 思维模式

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研究学者的时候,一切都刚起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我非常执着于了解人们是如何面对失败的,于是决定通过观察学生们如何应对困难来获得这一问题的答案。所以,我每次单独带一个学生进入学校的一个房间,让他们感到轻松舒适,然后给他们一系列智力测验题来解答。第一个测验很简单,但是接下来的会很难。当学生们开始嘟囔、流汗并感到困难的时候,我观察他们的对策,并问他们是如何想的,有什么感受。我希望看到学生们应对困难时不同的表现,但是我看到了一些我意想不到的现象。

面对这些有难度的测验,一个10岁的男孩拉了拉他的椅子,搓了搓手,抿了抿嘴,然后喊道:“我爱这个挑战!”而另一个男孩努力地做着这些智力测验,他抬起头时满脸开心:“你知道,我就想做这种信息量大的测验!”

他们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不明白。我一直认为,人类分为可以应对困难和不能应对困难两类。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热爱失败。这些孩子难道是外星人么?还是说他们在偷偷打着什么鬼主意?

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榜样,这个榜样可以在我们人生的决定性时刻为我们指明方向。这些孩子就是我的榜样,他们显然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而我决定弄清楚——弄清楚这种可以将失败转变为财富的思维模式。

他们到底知道些什么?他们知道人的能力,如智力技能,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做的——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不仅不会因失败而气馁,反而会认为自己没有失败,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学习。

而我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你这个人要么很聪明,要么不聪明,失败则意味着你并不聪明,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能让自己成功并避免失败(不惜一切代价),你就可以被称为聪明。努力奋斗、错误、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因素则都不能被划在聪明这个范畴之内。

人类的能力到底是可以培养的,还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这一问题对人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则是一个新问题:认为人的智力和性格是可以发展而非不变的、根深蒂固的,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让我们先来看看由来已久的关于人类本能的激烈辩论,之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


自古以来,人们想的不一样,表现的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所以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人们会存在不同?为什么一些人更聪明或者品行更佳——是否有某种东西让这些人永远和别人不同。关于这个问题,正反两方都有很多专家支持,他们有些人认为,确实存在物理上的特性,正是它们造成了人们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这些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的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所谓的物理上的依据包括头骨上的突起(颅相学)、头骨的大小和形状(颅骨学)还有如今我们所说的基因。

相反,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造成人们身上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人们背景、经历、接受过的教育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同。可能让你感到很震惊的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中最有名的是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智商测试的发明者。难道智商测试不是为了评估孩子们不可改变的智力水平而存在的吗?事实并非如此。比奈于20世纪初在巴黎工作,他设计智商测试的目的是鉴别出那些无法从巴黎公立学校的教育中获益的孩子,从而设计出新的教育计划,让这些孩子回归正轨。他并没有否认“不同的孩子智力是不同的”这一观点,但他相信教育和练习可以带来智力上的根本改变。下面是从他的代表作《儿童学的新观念》(Modern Ideas About Children)中引用的一段话,在这本书中,他通过对几百名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孩子进行研究后总结道:


一些现代哲学家……断言个人的智力是一个定量,这个定量是不会越来越多的。我们必须同这个残忍悲观的结论进行对抗……通过练习、培训,以及最重要的——方法,来设法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以及判断力,让自己切实变得比以前更聪明。


到底谁才是正确的?如今大部分专家同意,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天性和后天培养相对立或者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相对立的问题,在概念上,这两者通常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事实上,就像杰出的精神学家吉尔伯特·戈特利布(Gilbert Gottlieb)所说,在我们的发展的过程中,基因和环境不仅仅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基因更需要环境的帮助来更好地运作。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了解到,人类在终生学习和大脑发展这一方面比我们自己想象中更有潜力。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先天遗传的才能。可能在最开始的时候,人类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气质和才能,但很清楚的是,个人经历、能力培训以及个人努力会对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当代智力研究领域的权威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写道,人类的某项专长“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决定的,而是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获得的”。或者像他的前辈比奈所认为的,一开始聪明的人不一定到最后还是最聪明的。


两种思维模式对你意味着什么

学者们针对科学事件激烈辩论是一回事,而去理解他们的这些观点能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又是另外一件事。20年来,我的研究显示,你所采取的观点会对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它可以决定你能否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以及你能否做好你最看重的事情。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信念有能力改变你的心理状态,进而改变你的生活?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使你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只拥有一般水平的智力和品德,以及普通的个性——那么,你最好证明你自己能够在这些方面达到正常水平,不能让自己在这些基本的特征方面看上去或者给人感觉不足。

我们当中有些人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训练成这种思维模式。我小时候就非常关注自己是不是足够聪明,但真正将这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印入我大脑的,是我六年级的老师威尔斯女士。和阿尔弗雷德·比奈不一样,威尔斯女士认为,智商决定了人们的一切。我们按照智商从高到低安排在教室里的座位,只有智商最高的同学才能举旗、拍黑板擦或者给校长写报告。她除了每天用她那种批判的态度让我们感到紧张之外,还建立了一种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中,全班同学都有一个强烈的目标, 就是要让自己显得聪明而不是愚蠢。在每次考试或者在课堂上被她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们整个人都可以说是处在成败的紧要关头,谁还会在乎和享受学习的内容呢?

我见过的太多人都抱有这种要证实自己的强烈目标——在课堂上,在工作中,甚至在他们的个人关系中。每种时刻都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智力、个性以及特征进行证明。每一个时刻,他们都在接受评估:我会成功还是失败?我看上去是聪明还是愚蠢?我是会被接受还是被拒绝?我看上去像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可我们的社会不就是会对人的智力、个性以及特征进行评估吗?希望拥有这些品质难道不正常吗?是这样的。

但是,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种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中,这些品质不是你非要打且不得不打的牌,你不需要总在担心自己手里只有对十的时候去说服大家和自己,你手里的是一副同花顺。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你需要打的牌不过是你成长的起始点。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是不是说,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每个人想做什么都能成功?任何人只要有一定的积极性并接受过适当的教育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或贝多芬?并不是这样的。但是他们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也是不可知的);人类在经过多年的热情、辛苦奋斗以及训练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是无法预知的。

你是否知道,达尔文和托尔斯泰在小时候被看作很普通的孩子?本·霍根(Ben Hogan),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童年时完全肢体不协调?摄影家辛迪·谢尔曼(Cindy Sherman)几乎登上了评选20世纪最重要艺术家的全部榜单,却没有通过她接受的第一个摄影课程的考试?还有杰拉尔丁·佩奇(Geraldine Page),最著名的演员之一,曾经因为缺乏天赋而被建议放弃演员梦想?

你可以看到,这种认为“人的才能可以发展”的信念如何给人们带来了学习的激情。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它们?为什么要找那些只能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进你成长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和搭档?为什么要去找那些自己屡试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来做呢?即使是(或特别是)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也能拥有这种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这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身上的标志。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商城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0

库存0

已选

类型
数量
1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长按保存图片或发送给朋友

分享

取消